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排污許可管理辦法》《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總則》要求,排污單位需依法開展自行監測,確保監測數據的真實、準確、完整,原始記錄保存至少5年,篡改或偽造數據將面臨行政處罰甚至刑事責任。小編總結了下面這些實用辦法,供您參考:
一份監測方案要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1.確定監測點位:明確廢氣、廢水等有組織排口,廠界無組織排放(如VOCs逸散、粉塵)點,噪聲監測、地下水監測井的點位等,需在廠區平面圖上標注具體位置及編號。
2.確定監測項目與指標:明確需監測的污染物種類(如COD、氨氮、VOCs),注明各污染物對應的排放標準限值。
3.確定監測頻次與時間:按排污許可證要求設定(如廢水月度監測、廢氣季度監測)。
4.確定監測方法與技術規范:明確采用的國家標準方法(如HJ 75-2017固定污染源煙氣監測技術規范)。
以上內容均可以在《排污許可證》上查到,但如果生產工藝或污染物種類變更,需及時修訂方案。
一般企業會委托第三方環境監測機構審核監測方案,并按要求開展監測,以確保符合《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總則》及地方標準。這里的關鍵在于選擇一家靠譜的第三方環境監測機構,可以按照“三查、三注意”的辦法加以判斷。
一查CMA認證:核實證書有效期及附表是否涵蓋所有監測指標(如廢水、廢氣、噪聲)。二查人員能力:采樣人員、檢測人員須經過第三方單位培訓授權,現場配備安全防護裝備(如防毒面具、護目鏡),不得使用外包人員。三查設備力量:采樣設備、檢測設備等須經過校準并取得校準合格證書。
再提醒你三項注意。一要注意分包管理,有的第三方因部分檢測資質能力欠缺,需要分包至有資質的機構,這時你一定要注意檢查分包方是否真的具備相關資質,并嚴禁再次轉包。二要注意合同關鍵條款,要明確監測點位、頻次、方法標準。三要劃分清楚責任,第三方要對數據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若因操作失誤導致企業被處罰,需承擔賠償責任。
雖然委托給專業的第三方機構了,但建議你還是要上心做好監測質控,以免被坑。
1.采樣結束后,要求第三方7—10天內出具報告初版,收到檢測報告時,仔細核對報告中天氣信息、檢測方法、檢測點位、采樣點位、采樣時長、檢測采樣設備有效期、空白樣品、質控樣品等信息。
2.對報告中數據有疑問時,可以要求復測,也可通過派發盲樣的方式來考核第三方的技術能力,報告確認完畢后須讓第三方單位提供蓋章版報告原件及采樣檢測原始記錄表單的復印件并保存至少五年。
拿到監測報告后,還需要做2件事。
1.合規上報。定期在“全國污染源監測信息管理平臺”上傳數據,提交季報/年報。突發排放數據超標情況下,立即啟動預案,如停產檢修、啟用備用治污設施,24小時內向屬地生態環境部門報告,說明原因及整改措施。
2.內部優化。通過監測報告,能看出很多門道。舉個例子,如果你企業的地下水監測數據雖然達標了,但對照環評監測數據,明顯有惡化趨勢,那么你就要當心是否有滲漏。再舉一個例子,將監測數據與生產日志結合,查看在不同工況下,污染防治設施的運行效率如何,進行微調以確保高效運行。